台积电向其员工发出底薪调薪通知,今年度平均调薪幅度达4%-5%,业界认为符合预期。因为在今年的半导体行业并不景气,台积电刚刚公布的一季度营收收入环比减少了18.7%,预计今年的营收也将下滑1%-6%。在如此情况下,台积电仍采取常态化加薪也算不错。
但据台媒报道,有台积电内部员工抱怨,今年不应该缩减调薪幅度,而是应该调整资本支出。在今年一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台积电管理层预计今年的资本支出仍维持在320-360亿美元之间,不会削减。
也有台积电资深员工对此表示,资本支出关系到公司的长远发展,如果缩减投资,未来会失去获利成长的动能,与其抱怨,还不如好好工作。
中国台湾另外一家晶圆代工厂力积电虽然今年的运营面临衰退压力,但也宣布了调薪幅度,幅度也在3%-5%,维持与去年相同的水平。
而台积电员工为何会有这样的抱怨,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落差大。因为前两年的半导体行业高景气度是有目共睹的,尤其台积电在这两年的营收也屡创新高,所以在2021年时,为了满足员工希望能将部分分红转为每月薪资的要求,台积电进行了结构性大调薪,调幅高达20%;2022年的年度例行调薪也将近10%。而到了今年,调薪幅度一下缩减了一半,导致员工的心理落差大,心生怨言。
另一方面,虽然半导体行业处于下行周期,但不是所有领域都面临裁员、减薪的问题,尤其在制造、设备端,对于人才的需求还在进一步扩大。据台媒去年报道,半导体设备厂商ASML和科磊都在中国台湾积极招募人才,ASML更是为了求才和留才提供极具竞争力的薪资和福利,自去年7月以来ASML的实质调薪幅度已达15%-19%。所以,对于技术人才来说,可能去处有很多,谁提供的薪酬福利好,就去哪里。
包括台积电自己也在积极招募人才,其在今年宣布,为了持续满足业务成长与技术开发需求,今年预计将招募超过6000名新人,硕士毕业的新进工程师的平均整体薪酬将达200万元新台币(约合45万元人民币)。
其实,不仅仅是台湾地区在某些领域面临半导体人才短缺的局面,大陆也有相同的问题。在去年5月的《经济信息联播》节目中,主持人就提到,国产芯片热潮引发了抢人大战,除了争抢有经验的在业人才,资本的注入也直接推升了芯片人才的薪资水平。根据智联招聘2023年在线招聘数据库的数据监测统计分析,2023年一季度,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平均薪酬达11844元,在行业平均薪酬排行榜上位列第二,仅次于基金/证券/期货/投资行业。
另据智联招聘近日发布的《2023年春招市场行情周报(第四期)》显示,芯片工程师、人工智能工程师在春节后四周连续霸榜高薪职业前两名,且平均招聘薪酬环比持续上涨,在节后第四周分别达到28422元/月和25148元/月。
半导体行业的薪酬获得了大幅增长,但人才的缺口却依然很大。根据相关机构预测,2023年,国内芯片行业人才需求将达到76.65万人左右,其中人才缺口还有近20万人。新能源、集成电路、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工业自动化等高端制造业的招聘规模出现快速增长,同比增幅超过40%。
造成这种‘粥多僧少’的局面,有几大原因。一是半导体行业人才培养的周期较长。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在近两年设立了集成电路学院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才需求,仅在2021年,就有十几所高校相继新设了集成电路学院,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但培养出可用人才则还需要几年时间,远水解不了近渴。
二是市场需求量大。芯片工程师其实是一个较为宽泛的称呼,他也有很多分类,如前端设计工程师、功能验证工程师、模拟/射频设计工程师,以及版图设计工程师等等。这么多的种类对于人才的需求都很大,尤其是具有5-10年经验的工程师,更是‘一才难求’。
虽然,目前半导体行业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但另一个‘奇怪’现象也不得不引起关注。探索科技首席分析师王树一在《安得猛士守IC》一文中就曾报道过,‘国内的芯片工程师面临着40岁(35岁)门槛,明明技术能力没问题,也正在年富力强的阶段,却难以被市场接受。’
虽然培养年轻的后继人才很重要,但对于这些中年工程师遭遇的年龄门槛问题也需引起重视,国家应该出台相应政策支持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